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团队风采】珍蚌珍美项目团队:小贝壳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南昌大学 2022-10-04





编者按: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南昌大学取得19金并斩获大赛冠军的佳绩!为弘扬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小南特意为大家开辟【“互联网+”团队风采】专栏,对获奖团队进行系列报道。

这期我们一起了解大赛金奖团队——南昌大学“珍蚌珍美”项目团队的创新创业故事吧!





“我们手中的这个贝壳可是多才多艺又多金,不仅能产出优质大颗珍珠,还能净化水质呢!”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上,南昌大学2018级水产养殖学本科生阮庆欣拿着池蝶蚌“鄱珠1号”自豪地说。



而用这只小贝壳净水产珠的是一支叫“珍蚌珍美”的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水产卓越班。团队秉持着“一水两治,一蚌两用”的理念,通过自主创新“鱼-蚌+”生态治水方案,能够持续且精准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该技术已经应用在了163个村镇,治理面积约2.4万亩,不仅产生了优良的生态效应,还辐射了相关产业,助力了乡村振兴。



不仅如此,南昌大学“珍蚌珍美”项目团队还收获了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金奖。


20年的坚守和传承



“这么多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都在探索水产养殖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水环境的治理。用什么治?怎么治?1998年,国家引进了‘珍珠蚌’。那个时候开始,我心中就慢慢有了‘养蚌治水’的想法。”项目指导老师洪一江教授在介绍项目时回忆说。

但彼时,引进珍珠蚌更多的还是为了改善国内淡水珍珠蚌的育种情况,“养蚌治水”的想法被放到一边,团队把重点还是放在了蚌种的选育上。20年来,团队几代师生成员接续技术攻关,采用家系选育和传统选育相结合的方式,终于培育出了我国水产新品种“鄱珠1号”。

蚌种选育取得了好成绩,但养蚌行业却遭受了大打击。这些年来,由于传统人工养蚌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投肥过度”等不当操作污染了水质,多地因此出台了限制养蚌的政策。生命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胡蓓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珍珠蚌本身具有滤食能力,实际上是净水的物种。怎么样改变人们对养蚌产业的看法,使得行业起死回生呢?

2017年,在洪一江的带领下,胡蓓娟开始思考如何将珠蚌养殖与水污染治理相结合。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池蝶蚌。这是一种优质的淡水珍珠蚌,具有滤食特性,以藻类为食,产珠颗大圆润。如果能围绕池蝶蚌开发一种全新的水污染治理手段,那么获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能兼顾经济效益。胡蓓娟当即开启了实地调研,并在2年后,正式组建了“珍蚌珍美”团队。


25个月的钻研和攻关



邱恵敏是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水产养殖卓越班学生,也是珍蚌珍美团队成员之一,她和其他成员一样都是第一次实际接触水产养殖工作。“虽然我们在课堂上已经学过蚌的生物学测量方法和水质的检测及浮游生物采集方法等,但在实际工作时还是无从下手。”邱惠敏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好在通过多次跟踪水质和蚌、鱼的生长情况,团队成员们都逐渐掌握了这些方法,成为“熟练工”。

在成长和进步的同时,团队所选择的重点研究基地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团队两年多的持续跟踪工作,10座小二型四类水水库水质大为改善:氨氮平均下降了50%;总磷平均下降了30%,从养殖、工业用水的四类水上升为养殖、生活用水的三类水。除此之外,鱼和珍珠的产出也使得投资利润得以提高。这样的结果使得团队大为振奋。

“我们想把这个项目好好发展和传承,为农民、为生态治水问题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就想着怎么才能把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造福更多农民。在了解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我们感觉机会来了。”团队成员赖昕欣回忆说。

初出茅庐的他们,为准备大赛,时常在智华楼的工作室夜以继日,队员们坚持奋斗,没有丝毫懈怠。

一路走来,团队受到了不少质疑,“你们的商业模式不行”“走错赛道”“方案还不成熟”等相关评价也次次打击了他们的信心。但“珍蚌珍美”团队从不放弃,材料不过关就改,PPT不行就重做,路演不合格就一遍遍练习,就像在惊涛骇浪中穿行的小舟,以一股勇往直前的势头厚积薄发。

“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一提到指导老师,邱惠敏的眼眶便微微发红,她动情地说:“在省赛后,我们的项目一直被否定,为了改材料,我们只能通宵。洪老师第二天知道后,立刻开车来到实验室。他推门后,看了看我们,一边把窗户打开,一边说‘要通风,空气好’,我们听着他说着日常的关心语句,却看到他眼睛红红的。胡老师是很有责任心的,项目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修改PPT、讨论新想法等,始终陪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想着,一定不能辜负这两位老师,一定要努力。”


未来无限的机会和可能



正是这份坚持和韧性,“珍蚌珍美”团队才能在创新中不断积累,在研发中不断改进,不仅一举摘得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还受邀参展大赛同期活动“慧秀中外”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看到他们的展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是真的真棒真美!”

成员汇聚初衷,传承“一水两治,一蚌两用”生态治水新理念,开创“三新”生态治水新模式,并以生态振兴带动产业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切实解决农民的生态产业问题,同时也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时至今日,这些目标已逐一实现:团队足迹遍布八省两直辖市的163个村镇,服务51家企业,带动超6600人就业,巩固脱贫户318户,人均增收2000-6000元。

在这次双创成长之旅中,他们硕果累累,同时也愈加理解创新创业的意义。阮庆欣说:“创业的基础是要有过硬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商业模式。我们的项目系统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以此增强创业底气,且双创需要很强的毅力与热情,技术创新也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不断攻坚克难、进行研发。” 

谈及近期计划与长远目标时,邱惠敏说道:“大赛结束后,与我们洽谈的合作项目比较多,但我们现阶段最想做的还是继续完善‘一水一策’智能平台,使技术更加稳定成熟。长远来说,还是想使我们的项目在全国立脚,像云南滇池、江苏太湖等地,我们都很愿意去尝试参与。”

对于“珍蚌珍美”团队而言,他们还将继续朝着这个“池蝶蚌”小贝壳托起的生态治水大梦想继续前行。而在他们未来的道路上,也许就像团队指导老师洪一江说的那样:“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科技助农,构建和谐生态。‘珍蚌珍美’有无限的可能。”




“未来已来,未来我来”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南昌大学获奖团队故事

精彩持续

敬请期待!




疫情防控专栏

(来源:中国健康教育)

往期回顾(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01

【身边好教师】李刚:师者医者,德高医精

02

新华社带你走进南昌大学这个21年“不熄灯”的实验室

03

南昌大学“最美大学生” 绽放闪亮青春

04

祝贺!南昌大学又+20,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增至59个!



来源 | 创新创业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 | 徐瑾怡、徐静雅

编辑 | 金梓纯、刘雅婷、钟曦辉

责编 | 许航、曹秦、欧阳仟

审核 | 饶勇、刘磊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